發布時間:2020-05-28 11:17:23來源:魔方格
少兒編程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學習某一種編程語言,掌握多少編程知識和技能,而是通過編程的學習提升數字素養,培養信息意識,形成學科融合的能力;編程化計算思維的建立,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更富有邏輯化的思路,較終能夠實現技術創新,并且能夠體驗技術實踐。什么是少兒編程?如何學習?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什么是少兒編程教育?
少兒編程指3到18歲的青少兒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來學習編程語言,基于可視化圖形編程工具和基礎編程語言構建在線編程學習平臺,讓孩子通過可視化圖形編程、代碼編程培養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等,學習編程來串聯各個學科。其屬于STEAM教育的一個分支,也是國家在基礎教育階段針對AI教育領域下的提前布局,較終讓孩子成為全科型人才。
關于編程,喬布斯有一句名言:“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為它教會你如何思考。”硅谷創業故事中,幾乎每一個科技英雄,如比爾蓋茨,都是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學習編程,而芯片、AI等底層技術以及創新能力方面美國一直世界,也于此密切相關。據調查顯示,67%的美國孩子在讀大學之前接觸過一定深度的編程教育,不僅僅是在美國,日本、韓國、英國、芬蘭、新加坡等發達國家早已將少兒編程教育付諸實踐,將編程納入教學大綱,成為必修學科。
未來社會是人工智能的時代,大規模推廣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而人工之智能的底層邏輯就是程序和算法,例如在未來的價值互聯網、智能制造、區塊鏈、物聯網等領域需要大量的懂程序和算法的人才。有人斷言“代碼才是未來世界的通用語言”,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較近幾年,國家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教育信息化2.0》直接推動了編程教育的發展,少兒編程教育越來越受重視。
三、如何學習編程?
首先,讓我們把編程語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興趣編程,以圖形化編程為主,目的是用編程實現自己的想法,不用擔心程序執行效率,也不用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和平臺。另一類是工業類編程,以源碼編程為主,除了考慮用編程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外,還需要考慮到用戶會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此軟件。
基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在上一篇文章中有介紹),6-11歲孩子的認知結構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運算思維特點是:當面對一個事物時,所能想到的是具體的東西,習慣用形象化的事物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階段可以通過圖形化編程,比如Scratch,來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圖形化編程類似搭建樂高積木。將模塊通過拖拽的方式來組合,創造出具有一定邏輯的作品,例如游戲、動畫、故事、美術作品等,而每個作品都是孩子思維的結晶。11以后,孩子的認知處于形成運算階段。孩子的大腦前額葉逐漸發育完全,抽象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開始學習函數等抽象知識。孩子擺脫了對具體事物的依賴后,開始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的運算叫做形式運算。除了利用語言文字外,形式運算階段的孩子甚至可以根據概念、假設等為前提,進行推理并得出結論。在這一階段可以讓孩子接觸代碼編程,比如Python,來訓練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在Python編程的學習中,孩子需要通過一條條指令在他們大腦中建構整個程序框架和具體的算法步驟,這對孩子的邏輯、推理、抽象、歸納等能力都可以進行強化訓練。